董卓遇刺之谜:献帝君臣合谋下了好大一盘棋

2025-10-20 11:53:17

一刺董卓

汉初平元年(190)二月,董卓为躲开以袁绍为盟主的关东盟军的进逼,同时保证与凉州通道的畅通,决定迁都长安。

同年四月董卓进入长安,以为终于躲过了盟军的追杀,可以高枕无忧了,于是开始享乐,并建筑郿坞以避祸。

董卓高兴得太早,以袁绍为首的士大夫集团虽然在关东组织武装联盟讨董的行动没有取得什么实际的效果(董卓迁都并不完全是为了躲避盟军),但这并不意味着士大夫集团就此放弃了对董卓的反抗,袁绍逃离洛阳时预留下的士大夫们接二连三地开展了谋刺和暗算董卓的行动。

首次谋刺来自于越骑校尉汝南人伍孚。

这个人的生平资料不详,但以其与袁绍同乡的背景来看,应该与袁绍有联系,有人认为他也是袁绍的奔走之友之一,同伙有荀攸、何颙、种辑、郑泰等。

在一个朝会的日子里,伍孚暗藏了一把佩刀在朝服内去上朝,然后托事去见董卓。事情谈完后,董卓送他出门,为表示亲近,董卓还用手把着他的背,边走边聊。

伍孚趁机拔刀行刺,一击不中。董卓行伍出身,身手敏捷,奋力跳开,呼叫卫兵抓住伍孚。卫兵一拥而上,迅速将伍孚拿下。

董卓指着伍孚大骂:“你要造反吗?”伍孚毫无惧色,也大声指斥董卓:“你不是我的君主,我不是你的臣子,何反之有?你乱国篡主,罪盈恶大。今天是我死的日子,特来诛杀你这个奸贼,恨不得把你五马分尸,答谢天下。”

伍孚的指斥反映出当时士大夫们反抗董卓的共同心理基础:一、与董卓没有君臣关系;二、董卓擅乱朝政,废少立献的行为为士大夫们所不容,认为是罪大恶极。

第一次暗杀失败,伍孚被杀。

此事后,荀攸、何颙被抓下狱。有学者认为应该不是因行刺同谋被抓,而是其他事情引起的,因为参与此事的其他人安然无恙。

荀攸后来被释放,但何颙却在狱中自杀了,不清楚自杀的原因,估计还是和这次刺杀行动有关,何颙参与其中,而何颙是袁绍的生死之交,又成功谋取了董卓的长史之位,知道的秘密太多,自知难以幸免,干脆选择了自杀。一代奇人,死得不明不白,真是可惜。

二算董卓

第二次行动严格地说不能算暗杀计划,算暗算计划比较恰当。

首谋的是王允、黄琬、郑泰等人,他们向董卓提出,以护羌校尉杨瓒为左将军,执金吾士孙瑞为南阳太守,带兵出武关讨伐袁术,而实际上是想让他们带兵出去后倒戈,武装讨伐董卓,趁机带献帝返还洛阳。

关东联盟里的大部分首领都是士大夫集团里的周毖、伍琼等人在董卓专权时找各种理由安排外出任职,最终却联盟起兵讨董。董卓已经被坑过一次,不再敢让这些人拥有武装,坚决不同意这事。

这个暗算计划胎死腹中。虽然没任何效果,但不能忘记这是士大夫集团千方百计反董的一个行为,证明他们一直在坚持做反董这件事情。

三杀董卓

这就是大家都熟知的吕布杀董卓的事情,不熟知的是幕后诸多行动安排。

这次的主谋是司徒王允,同谋的依然是士孙瑞、杨瓚等人,利用的对象是董卓的心腹爱将吕布,配合行动的是皇甫嵩。

王允是袁氏故吏,对袁家忠心耿耿,在袁绍救党人、杀宦官、谋洛阳的行动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此时深得董卓信赖。朝廷军权在董卓手里,而大部分行政权却在王允手里。董卓不大熟悉朝廷的行政程序,把尚书令这个看似不起眼,实际上却非常重要的职务交给了王允。

吕布原本是骑都尉丁原的主簿,入洛阳后被董卓收买杀了丁原,投靠董卓。董卓把丁原的骑都尉给了吕布,还封了个都亭侯,成为董卓的心腹爱将。

董卓知道自己得罪人太多,对自己的安保问题非常重视,吕布武艺高强,无疑是安保的最佳人选。董卓就让吕布作自己的贴身护卫,卧室内外都由吕布负责守卫。

董卓是一介武夫,脾气暴躁,曾经因为一件小事情对吕布发火,愤怒地拔出随身携带的小戟(相当于匕首)掷向吕布,幸亏吕布身手敏捷躲避得快才没掷中。吕布赶紧道歉,董卓才息气,但却在吕布心里留下了心结。

由于吕布经常在董卓卧室外值守,与董卓的侍婢有了私情。侍婢地位很低,可以和主人同房,但没有名分,与主人的关系比较特殊。袁绍的母亲就是个侍婢。吕布害怕偷情的事情被董卓发现,心里经常提心吊胆惴惴不安,有些压力山大。

吕布人生缺陷之一是色心太重,甚至和自己部将的妻子私通。后来他在白门楼被曹操抓住时曾对曹操说自己失败的原因是“我厚待手下诸将,诸将却临危背叛我罢了。”这是埋怨部将,把失败的原因推给部将。曹操却没有那么好糊弄,说:“你背着妻子和这些部将的老婆暧昧,这叫什么厚待?”说得吕布哑口无言。这是后话。

言归正传。王允和吕布是并州老乡,又经常在一起共事,来往比较频繁。王允就有意识地接近吕布,今天给吕布送礼,明天请吕布吃饭,逐渐建立起了比较好的私人关系。

关系亲密了就无话不谈,有次吕布就给王允谈了自己差点被董卓刺死的事情。在吕布的角度,大概就是想倾吐一下心中因此郁积起来的心结,减轻一下心理负担,而在王允的角度,则是一个策反吕布的大好机会。

于是王允请吕布作内应,共同对付董卓。吕布最初还有些犹豫,说:“我和他就像父子一样,怎么做得出这样的事情呢?”这也是正常反应,毕竟董卓待吕布不薄,那也是一件小事,可能在吕布心里还不如与董卓侍婢私通的事情大,只是这件事不能给王允说。

王允怎么会放弃这个难得的机会,顺着吕布的话继续策反,说:“你姓吕,他姓董,本来就不是亲生骨肉,哪来的什么父子关系?哪天他不知道又因为什么事情发脾气的话,你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吕布哪里经得起老谋深算的王允的诱导,没几句话就当场同意了。王允立即召集其他同谋,秘密策划了一个暗杀计划。

没有主见,也是吕布人生缺陷之一。

君臣合谋 刺杀成功

这是个相对漫长,不急在一时的计划,十分细致周密,一环扣一环,天衣无缝。

第二天,未央宫里传出诏书,说皇帝生病了。过了几天,又传出诏书,说皇帝好了,为表示庆贺,决定在未央殿里大宴群臣。

董卓自然是宴请的重要贵宾。吕布让自己同郡老乡骑都尉李肃带领秦谊(此人后来的老婆就是关羽日思夜想被曹操夺去的杜夫人)、陈卫、李黑等十几位亲兵伪装成卫士持长戟守卫在皇宫北掖门内等待董卓的到来。

董卓也是该死。出门登车时马惊了,董卓摔了一跤,把朝服弄脏了,董卓进门换衣服,小老婆认为这不吉利,劝他不要去了。董卓不听,但还是加强了戒备,在朝服里穿上软甲,从住地到未央宫沿途加强警戒,左边步兵,右边骑兵结阵防卫。

道路两边布满兵士,身穿朝服的官员在前面导引,吕布等武将在身边跟随,看上去没有任何异样。可是走了一阵后,董卓的坐骑却止步不行了,董卓好生奇怪,心里不免有些犹豫起来。吕布见状,赶紧过去劝他放心,有自己护卫,只管前去就是。

一进北掖门,伪装成卫士的吕布亲兵一拥而上,一些用长戟叉住马,一些叉住车。李肃持戟直刺董卓。董卓有软甲护身,没有受到重创,但没有护甲保护的手臂受伤了,掉下车来,急得大声呼喊“吕布在哪里?快来救我!”

谁知吕布此时竟然从怀里拿出一份诏书来,说:“有诏书杀董卓贼臣!”没有皇帝参与,哪来的诏书?连诏书这样的细节都想到了,可见计划之周密。

董卓气得大骂:“狗奴才,你竟敢这样做!”吕布也不言语,挺起长戟直刺董卓,将董卓刺伤,手下亲兵一起动手杀了董卓。董卓的主簿田仪和管家跑去抢董卓的尸体,也被吕布杀死。

这边董卓一死,那边早已整装待发的皇甫嵩迅速带兵赶往郿坞,剿杀了董氏一门。董卓九十多岁的老母,弟弟董旻,侄子董璜,以及其他亲属、随从、家奴都被杀了。从郿坞中搜出黄金二三万斤、白银八九万斤、堆积如山的绫罗绸缎、奇珍异宝和大量的粮食。

暗杀成功。从事件的发生经过来看,上至皇帝,下至骑都尉都参与了这次暗杀行动。具体过程是,策反吕布成功后,王允立即秘密告诉了献帝,取得献帝同意。于是献帝就生病了,为暗杀计划的实施争取时间和借口。

在献帝生病期间,王允、士孙瑞、吕布等人开始行动安排。召集人马,起草诏书。为了不泄露机密,诛杀董卓的诏书都不是献帝在宫内写的,而是叫士孙瑞自己在家写好后交给吕布的。同时指派皇甫嵩秘密集结队伍。

这些事情都不是一二天可以完成的。等到所有细节都安排妥当,皇帝的病就好了,于是出现了上面那一幕。

看完以上这些暗杀暗算活动,你还会觉得刺杀董卓只是吕布一个人的功劳吗?

(文中所有图片来自网络,侵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