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坚定看好亿联(一):从报表说起 上一篇帖子的评论大部分非常理性,少量质疑的人我也完全能理解,亿联确实基本占尽了财务造假的表象,而大部分人又没有足够的精力...
来源:雪球App,作者: Investor_Airy,(https://xueqiu.com/6917122071/147306473)
上一篇帖子的评论大部分非常理性,少量质疑的人我也完全能理解,亿联确实基本占尽了财务造假的表象,而大部分人又没有足够的精力去深入了解亿联。在这种情况下,看不懂就不碰无疑是最佳做法。
但认知差往往创造了最佳的机会,想想18年秋天错杀的茅台,赚钱的永远是对公司和行业有最深入了解的人。这种刀口舔血的机会想想就刺激
一、收益质量怎么样:完全OK早在发布19年半年报的时候新浪鹰眼就预警了亿联的净现比。好,我们就从净现比说起
净现比不能只看是否大于1净现比反应的是会计利润当中有多大比例能以现金体现,反应了盈利的质量。利润表中的收入和利润中很大程度上包含了对未来的估计,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完全基于即期现金流量,造假的难度和成本都更高,因此将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结合来看更能体现盈利情况的真实性。
亿联的净现比不足100%是很多人怀疑亿联的重要一点。下面我们拿亿联和通信行业两大造假企业信威和海能达以及现在回味起来还心有余悸的两康来做对比。
不难发现,这些造假企业除了净现比极低以外更大的特点其实是波动极其剧烈,信威的振幅最大达到了800%,剩余3三家也有着200%~300%的振幅。这是因为净现比是很难人为调整的一个指标,在捏造利润的同时极难同时制造出与之匹配的现金流,所以在大部分时间这些企业的净现比都是负值,而有些年份又会激增。而反观亿联,其净现比稳定在80%至90%之间,说明公司经营情况非常稳定,和造假企业的形态完全不一样。
另外,用累积净现比代替单年净现比能透过每年的波动看到更长期的趋势。2013年以来的累积净现比=13年以来各年的累积经营现金净额/累积净利润。信威和海能达的累积净利润实在太低了以至于把坐标轴限定在0~100%时图上根本画不出来。剩下两家企业的累计净现比虽然为正,但也远不及亿联的数据。(18年康得新净现比骤增是因为净利润同比下降了88%,大幅拉低了分母)
如果还是不放心,那不妨看看立讯精密的累积净现比。若是凭借净现比就可以定亿联的罪,我怎么感觉立讯精密的造假嫌疑更大呢?
亿联收现比稳定大于1收现比体现了收入中有多大比例能以现金的形式体现,反映了收入的质量。和净现比一样,我们对收现比做相同的累积处理以减小单个年份波动带来的影响。通过和中证1000的Wind通信设备行业平均值的对比可以看到,亿联网络虽然相比于行业均值略低,但是也保持了中证1000的水平,始终大于100%,收入质量总体来说是不错的。
二、资产状况怎么样:ok*2如果稍微学过一点会计你就会知道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财务造假的目的就是增大所有者权益,而负债端很容易去审计的很难造假,资产的计量中包括了很多对未来其所能带来经济利益的估计,更容易受主观操控,因此虚增资产是企业造假的惯用手段。
用来藏匿虚增资产有很多,比较常见就是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和存货。货币资金一般是上市通过灵活利用银行的某些政策来虚增存款,比如康得新在北京银行的122亿存款。应收账款一般是通过和下游串通,不实际支付现金而以应收账款的形式做大收入。存货造假一般会表现为一波又一波的存货跌价损失,比如獐子岛说走就走的扇贝。
亿联虚增货币资金了吗?亿联去年购买了超过30亿的银行理财产品,这些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约为4~5%。这些银行存款非常难造假,因为亿联选择合作的银行非常分散。亿联购买了厦门农商行、厦门银行、厦门国际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建设银行、中信银行等十余家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想要和这么多家机构同时串通怕是需要有通天的本事。不像康得新把所有的钱都放在一个银行,亿联的分散投资大大提升了其资金的可信度。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有这么多现金亿联还要像银行借款1.5亿呢?
首先,从客观上来说,亿联现在的资产负债率非常健康,19年以前没有任何短期借款,并且至今没有任何长期借款,19年资产负债率仅9.5%。而且最难能可贵的是亿联在上市以后从未有过增发、发债等融资行为,更没有进行过任何一笔股权质押。亿联的造血功能是相当充足的。
对于亿联这次的短期借款我认为有两个合理的解释。
一是和银行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这在上市公司中是非常常见的做法。例如宁波华翔,公司虽然短期现金流非常充沛但是每年都会从银行借少量的短期借款。比起一点财务费用,和当地银行保持良好的共生关系对公司做大做强更有意义。
二是在中央鼓励提升对民营企业融资支持力度的大背景下,很多银行都新增了对民营企业贷款数额的考核。同时,银行一直以来都对坏账率的考核远比利润考核来的严,这就激励银行把钱以较低的利率借给当地信誉良好风险低的民营大企业。而亿联拥有极低的资本负债率,充裕的现金流,是一个极佳的贷款对象。所以我大胆猜测这次亿联拿到的贷款利率应该是很低的,甚至有可能比它银行理财产品的利率还要低。
当然,以上只是猜想。看了明天亿联的回复函就见分晓了。
亿联的应收账款有问题吗?一般认为企业的应收账款增速连续高于营业收入增速时公司财务的可信度就很低。我们来看看亿联的应收账款,居然超过100%的应收账款增长,完了,实锤了……
但是,如果把应收账款和营业收入及总资产结合起来看就会发现,亿联的应收账款情况实际上非常健康。不拿别人比,我们就拿亿联和通信行业老大哥中兴通讯来比。首先从应收账款和收入的联系上来看,亿联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远低于中兴通讯;从应收账款和总资产的比例来看,即便亿联应收账款规模快速增长,但是其占总资产的比例反而在快速下降,和中兴对比一下就更能看得清亿联应收账款所占比例是很小的。因此完全不存在把虚增的资产藏匿于应收账款中的情况
存货最后简单看看存货。同样是拿亿联和中兴来对比,明显发现亿联的存货运营能力要高于中兴,同时存货科目占总资产比例也较小,也不构成藏匿虚增资产的可能性。
除了以上所讨论的这些流动资产科目,实际上像固定资产、在建工程这些非流动性资产科目也是很好的虚构资产的去处。然而亿联近期都没有大规模融资,也没有上马的大型扩张项目,这部分就不展开讨论了。
总结来看,最难造假的现金流量部分,亿联一切正常;最容易虚增资产的科目,亿联也都十分正常。因此有理由推断,至少在报表层面我们并不能找到亿联造假的证据。
后记事实上引起我兴趣的并不是亿联这个公司本身,而是《每日财经新闻》的系列“有趣”报道。下一集我会着重谈谈为什么最大空头《每日财经新闻》的逻辑是站不住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