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为什么一登基便大力推行汉化改革?
二、稳固统治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建立了数个少数民族政权,北魏也是其中一个,它是由鲜卑族所建立。我们必须承认的是鲜卑族的骑兵拥有强大的战力,由于鲜卑的士兵居住于草原,气候环境恶劣而且时刻面临着其他草原部落侵袭的危险,所以他们从小就有强健的体魄、高超的战斗技巧以及惊人的吃苦精神,而且他们小时候就长在马背上,所以他们的骑兵骑术非常高超。可以说每个鲜卑人都是天生的战士。
但是正如刘邦所说:"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历朝历代,武力征服往往容易,但是要做到人心的归附却是难上加难,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元朝征服南宋,清朝征服明朝可以看出。这两个政权都由少数民族所建立,但是在创立政权后又花费了数十年采取了无数措施,来征服汉人的心。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知道,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并不是一时兴起,在其中包含着更深刻的含义,或者说孝文帝清楚地认识到:靠武力得到的疆域统一毫无意义,真正的统一必须做的军事、政治、文化的全面统一。否则国家的统治一定不会稳固,一旦武力衰落国家必然割裂。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先学习汉族的文化,这样才能消融汉人与鲜卑人的情感对立。
图三 魏晋南北朝时国家形势图
三、削弱内部鲜卑贵族实力
北魏是由一个少数民族所建立的,一开始依靠武力进行统治,所以北魏历来十分倚重一些军事贵族。但是任何一个王朝如果他的统治力只来源于武力而没有文化、王朝合法性等等的支持,那它的统治必定是不稳定的,因为所有人脑子里都没有尊卑礼义、上下荣辱的概念,只清楚一件事:只要我有足够的实力我就可以为所欲为,这样必然会出问题。
北魏也是这样,自太祖拓跋珪开国以来,征柔然、灭赫连立下赫赫战功,但也客观造成了北魏的一些军事贵族势力快速膨胀,例如北魏的北方六镇在汉化改革前常常不遵守皇命,稍有小事便公然叛乱,使得朝廷经常要对他们优加抚恤,甚至到了百依百顺的地步。
这种现象在开国时期还好,到了文成、献文两朝北魏社会已经显现出很大的问题,最明显的就是政令执行不畅,各镇甚至有各自为政的现象出现,所以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如果再不限制贵族们的实力,那北魏拓跋皇氏是无法继续维持统治的,而冯太后由于本身就是汉族清楚的知道汉族统治制度的优越性,所以决定引进汉族官僚体系来对抗北魏的贵族。而孝文帝深受其祖母影响,自然也就一脉相承。
图四 鲜卑贵族
四、 时代背景
我们评价历史上的一件事、一个人都不应脱离事物所在的背景环境。同样的孝文帝拓跋宏积极进行汉化改革和当时的时代背景也有很大的关系。从北魏的内部来看,汉族平民缺少进入上层社会参与帝国统治的机会,导致鲜卑统治者并不了解底层百姓的情况,采取的一些措施不得民心因此社会矛盾十分尖锐,整个社会无法呈现良性的循环。
从外部来看北魏统治已经经过了数十年,汉民族在文明发展上对鲜卑族有着碾压性的优势,其博大精深的文化也对鲜卑族的文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民族大融合已经成了大势所趋。而汉族经济生产方式也更适应于中原地区,如果鲜卑族想要继续统治就必然要学习汉民族的生活生产方式。
图五 鲜卑族士兵
总结
值得注意的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或多或少都进行了一些推行汉化的措施,或者说在当时推行汉化已经成为了一种稳固统治的必要手段。尽管孝文帝的这次改革在一些方面做得不够好,但是我们还是必须要承认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在南北朝时期算的上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汉化运动,无论是引进汉朝的官僚体系,还是学习汉族的文化都作出了勇敢的尝试,而这些对后来历史的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