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立案量刑标准(2025最新)

2025-08-29 09:46:28

导读:你有没有听过这样的案例:有人带了一批化妆品进境,结果被查出是走私,最后还吃了官司?

其实,走私普通货物罪并不只是那些“走私大佬”才会涉及,很多人一不小心也可能踩坑。那么,这个罪到底是怎么定的?金额多少会被判刑?怎么争取缓刑?今天就来聊聊这个事。

一、走私普通货物罪构成条件

要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罪,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行为主体:一般是个人或公司,涉及货运、代购、报关、物流等行业的人较多。

客观行为:逃避海关监管,私自运输、邮寄、携带国家限制或禁止进出口的普通货物、物品。

主观故意:行为人明知是走私仍然实施,比如刻意伪造申报、夹带等。

违法金额:达到法定的定罪标准,一般以偷逃应缴税额计算。

二、走私的常见物品形式

常见走私物品包括:

高税收商品:成品油、烟草、奢侈品、化妆品、药品等。

冷冻食品:冻猪肉、冻牛肉、冻羊肉、冻鸡肉、冻水产品等。

粮食类:大米、玉米等。

电子产品:电脑、手机、集成电路等。

洋垃圾:旧服装、固体废物等。

违禁品:毒品、枪支及其散件、弹药等。

这些行为一旦被查实,都会面临刑事追责!

三、立案量刑标准

走私普通货物罪的量刑标准,主要依据偷逃应缴税额的大小和行为严重性,具体如下三个档次:

第一档:数额较大 (5万元~50万元)

量刑:处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税额1-5倍)。

第二档:数额巨大 (50万元~250万元)

量刑:处 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税额1-5倍)。

第三档:数额特别巨大 (250万元以上)

量刑:处 十年以上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税额1-5倍)或没收财产。

四、哪些因素影响量刑轻重?

✅ 有利因素(可以减轻处罚):

主动自首、配合调查

积极补缴税款、赔偿损失

具有从犯、从属地位(受雇于他人)

走私货物未造成重大社会影响

❌ 不利因素(可能加重处罚):

走私金额巨大,社会影响恶劣

组织策划多人共同走私

以暴力、威胁手段抗拒缉私

累犯、惯犯,曾有类似前科

五、哪些情况可以争取缓刑?

缓刑的适用有严格条件,不是所有走私案件都能争取。

哪些情况可以争取缓刑?

量刑在三年以下(一般是偷逃税额不超过 25 万元);

认罪态度良好,主动自首并如实供述;

积极退缴偷逃税款,并赔偿损失;

没有社会危害性,非主犯、初犯、偶犯,且无前科。

哪些情况绝对不能缓刑?

偷逃税额超过 250 万元,一般量刑 10 年以上;

系走私集团主犯,策划、指挥多人走私;

暴力抗拒执法,如袭击缉私人员、冲关等;

累犯,曾因类似犯罪被判刑,五年内再犯。

总结:

走私普通货物罪,很多人可能觉得“没那么严重”,但一旦触犯刑法,后果远比想象的严重。

所以,不想惹麻烦,守规矩最重要! 进出口贸易、跨境购物这些事,最好提前了解清楚政策,别因为贪小便宜,把自己坑进去!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法律知识!

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吗?欢迎分享给有需要的人,觉得有用,记得转发收藏!

案例分享参考:

展开全文

取保案例|走私普通货物、物品案

当事人在货拉拉平台接单,拉到走私的物品,被公安现场抓获,于6.27刑拘在看守所,家属6.29日上午找到我们律师团队,我们下午安排了律师会见,发现有利于的细节,并做了相关法律辅导,告知了注意事项,初步分析,当事人主观意识并不知情,我们随即制定了无罪的辩护思路,最终达到我们团队的预期结果。

温馨提示:刑事案件中,律师的责任心、专业性至关重要,一但辩护方案和方向错了,等同于没请律师。

取保案例|走私普通货物、物品案

当事人受朋友委托,在海关监管区域帮忙提取货物,不料其中夹带了走私物品,被执法人员当场控制,家属通过朋友介绍找到我们律师团队,我们当天下午安排律师会见,详细了解案情。

会见中发现,当事人对货物性质并不知情,且无非法获利,遂制定“无主观故意”的辩护思路,并指导家属准备相关材料。经过多轮沟通和法律论证,最终促成当事人成功取保,案件取得良好进展。

如果你有类似困惑,欢迎留言咨询,我们将及时回复!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