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阿根廷队重视,却在西班牙队担任主力,星二代照样报国无门
阿根廷国内联赛的沉寂,使得他未能引起欧洲豪门的青睐。2002-2003赛季冬歇期,佩尼亚登陆欧洲的第一站,屈指是一家名为韦尔瓦的下游俱乐部。
令人颇感意外的是,这位在阿根廷联赛中并不显眼的球员,加盟韦尔瓦后却迅速蜕变为球队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作为左后卫,他盘活了球队的左边路,并在半个赛季里打入两粒进球,成为新东家边路的定海神针。
尽管佩尼亚的个人表现可圈可点,但足球终究是团队运动。仅凭一名后卫的出色发挥,难以扭转球队的颓势。2002-2003赛季结束后,韦尔瓦不幸降级。按照佩尼亚之前的表现,他本不难找到新的东家。然而,深谙阿根廷球员之间“义气”的他,选择像昔日巴蒂斯图塔一样,与母队一同征战乙级联赛,共渡难关。
只是,巴蒂斯图塔与佛罗伦萨携手征战一个赛季便重返意甲,而佩尼亚与韦尔瓦在西乙的征程却漫长而无果。心灰意冷之下,2004年夏,佩尼亚转投赫塔费。
彼时的赫塔费,方才升入西甲,阵容实力尚不雄厚。初来乍到的佩尼亚,立刻成为球队的核心力量,尤其在进攻端扮演着吃重的角色。到了2005-2006赛季,他的竞技状态更是达到了职业生涯的巅峰,联赛奉献了惊人的10粒进球。
一位边后卫能在单赛季打进10粒联赛进球,这绝对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要知道,即便被誉为历史最伟大的助攻型边后卫之一的卡洛斯,在其多年的西甲生涯中,单赛季联赛进球纪录也不过是5粒。由此可见,佩尼亚的10粒进球是何其惊艳。
凭借2005-2006赛季的杰出表现,佩尼亚足以在世界上任何一支国家队占据一席之地。然而,他梦寐以求的阿根廷国家队,却对他这位“星二代”视而不见。非但无缘2006年世界杯,甚至在平时的国家队集训中,他也从未收到过征召。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或许是命运的捉弄,他恰好与海因策和索林这两位同时代的优秀左后卫处于同一时期。海因策当时效力于曼联,在英超赛场风生水起;而索林,则是时任阿根廷主帅佩克尔曼的爱将,备受倚重。
如果仅从实力层面考量,佩尼亚绝不逊色于索林。但佩克尔曼对索林的绝对信任,断送了佩尼亚本就不多的机会。要知道,在佩克尔曼执教期间,索林可是国家队的队长。
就这样,一身才华的佩尼亚,这位阿根廷的“星二代”,面临着“报国无门”的尴尬境地。恰逢此时,西班牙国家队正苦于左后卫人选的短缺,向佩尼亚发出了邀请。考虑到佩尼亚的曾祖父和曾祖母皆为西班牙人,他获得西班牙护照并非难事。
佩尼亚内心深处渴望为阿根廷效力,但母队的漠视让他别无选择。无奈之下,他只能将目光投向西班牙,接受了“斗牛士军团”的召唤。说来也巧,他原本已将自己的婚礼定在了2006年夏天,却因为西班牙队的邀请而不得不推迟。
毕竟,对于一名职业球员而言,参加世界杯的诱惑是难以抗拒的。为了圆梦世界杯,他甘愿牺牲个人的人生大事。
尽管与西班牙队磨合的时间不长,但佩尼亚当时的状态火热。在世界杯前的热身赛,也就是他代表西班牙国家队的首秀中,他便用一记精彩的直接任意球洞穿了克罗地亚队的球门。当时的西班牙主帅阿拉贡内斯喜出望外,当即将其提拔为主力。
随后的2006年世界杯正赛,佩尼亚的表现可圈可点,不负阿拉贡内斯的信任。然而,那一届的西班牙队尚未达到巅峰,加之队内出现了一些问题,最终未能走得更远。
作为西班牙国家队的主力,世界杯后佩尼亚转投马德里竞技。然而,马竞阵中已有安东尼奥·洛佩斯,佩尼亚难以确保主力位置,出场时间受到不小的影响。
加之卡普德维拉的强势崛起,佩尼亚在西班牙国家队的境遇愈发艰难,遗憾错过了2008年欧洲杯,无缘见证西班牙王朝的崛起。
此时的佩尼亚,已年过而立。身体素质的下滑,加上一颗逐渐冷却的心,让他竞技状态大不如前。更不幸的是,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更是直接扼杀了他最后一丝复苏的希望。这位曾经的“星二代”,心灰意冷,告别马德里竞技后重返南美,不久便宣布了退役。
马里亚诺·佩尼亚,一个承载着父辈荣耀,却在祖国足坛碌碌无为,最终辗转他乡,却又未能抵达人生巅峰的足球旅人。他的故事,或许是天赋与机遇,亦或是选择与命运交织的复杂篇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